首 页
新 闻
活动新闻
媒体关注
活 动
活动日程
通知公告
活动视频
三十回首
学院历程
经管人物
照片走廊
捐 赠
留 言
首 页
>
新 闻
>
活动新闻
>
正文
活动新闻
媒体关注
“思想、引领”【嘉宾观点】宋逢明:我国经济风险是国民经济被房地产绑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两场围绕大数据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思想•引领”系列学术论坛将于23日展开。上图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宋逢明在《金融体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图片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两场围绕大数据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思想•引领”系列学术论坛将于23日展开。上图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宋逢明在《金融体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文字实录:
宋逢明:
谢谢大家。已经到中午了,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来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很感谢刚才何平教授的介绍。我想讨论的问题和办学有关系,而且我想讲讲银行。因为中国的金融体制跟美国的金融体制还是有非常大的其他。中国是以银行,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美国大家知道是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最近3月份人民银行的社会融资报告统计里面,我们银行融资,就是信贷融资还是占大头。
如果在中国要讲中国体制改革,在中国要讲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离开了商业银行体系,这也就太不接地气了。另外,我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我们要讲人力资本,我们当然特别要关心我们的同学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学校,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要为学生着想,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范围。
今天我讲讲银行业,因为我是2004年开始谈到中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到现在有十年时间。我在介入银行业改革和银行业务介入当中,我觉得作为学术界人士来讲,我可能还是介入的比较深的。我想讨论的内容,因为我今天准备的PPT太多,所以简略给大家讲讲。首先讲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成果。第二讲讲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批评一下是美国式金融教学,我觉得还是有点问题。第四,我讲讲银行业的人才需求。看看我们应该从什么方向培养我们的学生,毕业生真正找到他们很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最重要成果,因为对银行社会上有很多批评意见,也有很多忧虑,很多担心。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实际上在银行内部,对于社会上这些意见,这些担忧,实际上银行内部觉察的比社会上只有早没有晚。现在银行内部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实按照我个人看法,我认为其实不是银行问题,而是整个经济问题。现在中国经济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实际上是整个国民经济被房地产绑架。所以,从银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实际上都是跟房地产有关系。政府融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跟房地产有关系的。但是,从银行业内部改革和发展来讲,使得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无论是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管理方面。
所以,我这里很简略的归纳一下,我认为第一是基本确立了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银行现在在关注公司战略方面也是非常关注市场导向。另外,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资产质量已经有大幅度改善。这个可能是社会上批评比较多的,说你的资产质量可能是有问题的,你把很多问题藏在那里。但是,现在可以告诉大家,至少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和许多股份制银行,在H股上市的银行公司,他们都是有国际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的。
是不是没有问题?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就是说不是银行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经济的问题。另外就是逐步形成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能力。非常值得提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监管部门,刚才的讨论大家讨论很热烈是关于监管,因为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要求强调透明度,这个监管是讲的很多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的银行监管,经过将近十年的改革已经有非常大的改善,特别是因为从巴塞尔协议来讲,就是银行监管的核心是资本监管,所以资本约束与资本管理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什么是银行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最主要是三条,当时我们聘请郭树清先生担任我们经管学院兼职教授的时候曾经开过一个论坛,有的听众向现在的郭省长提出问题,就是你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作为一名银行家来讲,你认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当时提了两条,第一条是客户关系与市场营销。第二条是风险管理,实际上还包括内部控制。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条,就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的创新。因为创新是金融的生命力。
我想就这三个方面简单讲一下,产品与服务流程创新实际上就是跟金融工程有关。什么是金融工程?应该说它最广义的定义就是创新性的金融工具和流程的设计、开发及事实,为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核心问题还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流程的设计来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跟现在我们学校的金融教学相关,这个问题比较大,脱节比较严重。什么是风险和如何度量风险?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在我们金融教科书里面,实际上是从哈利马克维斯提出他的理论的时候,那时候风险的度量是什么?是波动性,就是把价值或者收益的波动性当做风险度量。这里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风险?风险究竟应该是损失了可能性还是价值和收益的波动性。
这个问题在大半个世纪以来,在金融教学特别是美国金融教学当中,虽然开始有争议,但是后来大家用的很顺,所以都是用波动性代替风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美国金融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如果你们看美国式金融研究,可以说主要是研究股票市场,但是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当中所占有的金融份额实际上是很小的。
所以,多时鼓吹恐龙学说,银行是恐龙,要灭绝,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银行不是灭绝,在座的年轻朋友们,在你们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银行灭绝,我很怀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最基本的风险度量就是有问题的,实际上90年代中期JP摩根提出的概念,引进对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重要的挑战。美国人和欧洲人不一样,实际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体的国家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是银行为主体的,所以推进巴塞尔协议是欧洲推进很厉害,美国到现在不承认新巴塞尔协议,为什么?他银行太多了,小银行太多,现在还有八千多家小银行和储蓄机构,这就是问题。
我们都知道 理性金融学讲的是风险厌恶,你厌恶的是损失还是厌恶波动性,这就是非常基础的理论和学说问题,当我们探讨理性金融或者经济学理性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讲理性的逻辑,如果从选择公理也好,从行为公理也好,能不能推出波动的厌恶,波动的厌恶是从效用函数的奥性推出的。这是经济学家乃至于金融学家建立体系的时候后来被加进去的东西,这个东西实际上在现在金融发展当中已经对金融学的最基础的这些理论,这些概念已经提出了挑战。什么是内部控制?实际上有一个国际组织,主要是美国的一个组织,他的中文翻译非常复杂,是很长的名字,中文大体可以翻成财务报告反欺诈委员会发起组织,这个组织是内部控制方面的权威机构。
传统的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传统风险的含义是由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具有统计规律的不确定性导致资产的价值或者收益的波动。所以,传统的风险管理实际上是预期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实际上是波动性跟预期收益的权衡。但是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报告风险、合规性风险等等,还有其他风险。
前面三项风险是直接导致资产减值和收益减少的风险,下面三项风险就是内部控制所要管理的风险,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风险。传统的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的问题是指实际上他真正问什么呢?只有导致资产减值或者收益减少甚至亏损的波动才是真正意义的风险,人们并不是厌恶波动而是厌恶损失。这样的话,实际上真正意义的风险管理应该是损失管理。损失管理的含义就是如何预防损失,如何应对损失,损失管理的基本工具实际上就是损失的概率分布曲线。我在给机构讲资本管理特别是资本监管和资本管理的时候,特别强调他的管理工具就是损失分布。这个实际上我觉得是我们现在教学当中缺少的东西。在银行里面是非常重要的,监管部门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教学当中这部分,不仅是清华,因为我参加教执委工作也了解其他机构的教学工作,都非常缺少。
这是损失分布曲线,损失分布曲线分三部分,损失分布曲线的形态是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有关系。所以,现在我们到一个银行,到一个金融机构,涉及到风险管理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你们风险管理部门要给董事会提交风险偏好陈述书。这个损失分布曲线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预期损失,就是损失分布的平均值,这块东西是预期。然后超过预期的损失,要在尾部切一刀,这里就是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是用分布的标准差乘上一个资本乘数定出非预期损失。然后还有尾部,尾部是灾难性损失。以建设银行来说,国际评级机构他发债评级是3B,但是内部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这些年发展很快,他这一刀已经切到执行度是99.96%,99.97%就可以达到2A,所以现在建行暂行评级是2A,但是99.99是3A,但是要增加这一点,对资本要求量增大很多。
所以,损失分布曲线的管理是什么管理呢?就是说如果预期到的损失在经营层管理的时候就用减值准备和拨备,就是今年赚的钱不能全部算作利润,留一部分作为明年损失,这是拨备覆盖,拨备覆盖不了的非预期损失就是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几乎没有一个学校金融专业非常详细的讲这个东西。经济资本大小就跟监管资本有关系,就是资本充足率。在尾部就是跟宏观审慎监管有关,跟杠杆率、流动性和各种制度,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关系。资本充足率要求就跟监管资本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在同样执行度要求下面,监管资本大于经济资本,这样可以覆盖掉非预期损失,帐面合格资本要满足资本监管要求,这是资本充足率要求。所以这就是资本管理,也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思想。这套东西现有我们的(英文)和(英文)教学当中基本都没有讲,这是我们的核心课程。如果这个东西不讲的话,说句实在话,对于风险管理的理念实际上应该说是有问题的。
应对损失就是预期损失和预期收益权衡,损益表的管理,实际上就是要提取拨备,以前常振明先生当建行行长的时候,我跟他聊,他说我的方针就是提拨备,如果没有损失,拨备提出就是变成利润。还有提取减值准备,还有应对非预期损失,就是用银行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所以现在特别强调资本充足率,由于资本充足率要求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就形成了很强的资本约束,并不是说有存款就可以放贷款。就是说你自己有多少钱。你自有资本是多少,这就变成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对于灾难性损失应该关注流动性、杠杆率,并且以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建立,包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逆周期调控等等。
简单讲讲内部控制,五部委2008年已经发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出台了配套指引,文件很多,我们研究一大堆文件。但是,这一大堆文件核心原理是什么?首先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目标是三大目标,企业的运行目标,操作目标,还有报告可靠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含义,这个就不细讲了。最有趣的就是COSO提出一个魔方结构,是三个维度,上面维度就是内控目标,内控目标是三大目标,第一个是运行或者操作,实际上就是他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第二个是报告风险,财务报告、非财务报告、内部报告、外部报告等等,对于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第三个就是合规性。
第二个维度就是五大内控要素,第一个是控制环境,第二是风险评估,第三是控制活动,第四是信息沟通,第五是监控。这里面内部控制涉及到的风险就是三大风险,五部委的文件搞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把内控控制的风险扩大的太厉害,信用风险内控控不住,只有操作风险是靠内控流程控制。当然,资本管理是你如果发生了操作风险的损失以后怎么办的问题。日常的操作风险必须进行流程的控制。另外就一个维度是组织机构,从公司层面一直到最下面的功能性的单元。
下面,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围绕着银行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展开。第一,我想关于金融服务营销。金融服务营销需要新理念,现在大家都重视客户关系和市场营销,但是在这方面所有的技术方法是最落后的,靠什么?靠送礼,靠喝酒,靠唱歌。这个问题是很有趣的,我有一个有趣的案例,我到普陀山,普陀山有一个最大客户是佛教协会,佛教协会收入很多,因为现在有钱以后,去做道场,做道场的价格很高,做七天水陆道场开价是60万,再加上发发红包就是100万。在岛上面的银行都去争取寺庙的存款,和尚又不能喝酒,又不能唱歌,怎么办?那里的行长、副行长把头发剃了做和尚的徒弟,这样做关系营销。实际上就是营销技术、营销管理手段一定要有很大发展才行。
什么是金融服务营销呢?就是提供金融服务来帮助客户优化的配置资本资源。这是最重要的。金融服务营销的价值理念,实际上应该说最重要的,从现在的服务营销理论来讲实际上是什么?是体验价值而不是我们经济学里面一般讲的交换价值。谁来创造价值?是金融服务供应商还是金融消费者,现代的服务营销理念实际上是消费者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体验价值,服务供应商不能提供创造消费者的体验价值,只能提出价值主张,提供创造消费者体验价值资源或者辅助。
现在大家很热的互联网金融,我感觉互联网金融现在的研究的手段出现了两个偏差,第一个偏差就是把互联网金融只是看作支付结算服务,其实显而易见,现在余额宝之类的,实际上已经不是支付结算的问题。第二,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之类的东西都还是用传统金融的思维方式在考虑。实际上我认为互联网金融首先是表现在金融服务营销方面,就是服务供应商如何通过挖掘金融消费者的互联网访问数据来搜寻客户的需求,结合其他数据信息来测算金融消费者的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偏好和信用等级,如何建立网上金融产品货价,通过网上产品展示提出价值主张,如何通过金融消费者互动创造体验价值,根据金融消费者体验价值信息反馈指导设计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发展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监管我不讲了,太多了,我们从去年1月1号开始已经开始了。经济资本管理我点一下,经济资本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第一是用收益风险计量,第二用于资本配置,第三是用于业绩考核。
最后讲一点办学,我们传统办学是货币经济学对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是讲货币对信用的创造和控制,金融经济学是讲资本、资源在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上的优化配置。原来货币经济性是讲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所以他的教学是国际金学和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实际上讲的是国际货币,这是传统的。现在当然不一样,现在像我们殷局长讲的大量的是国家投资活动。金融经济学实际上是跟商业银行体系的非银行部门,是公司金融和投资学。这两块就是形成广义金融学。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是下面,就是银行体系。因为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美国式的金融教学实际上都是讲资产的估值和定价。所以,他讲的是价值评估和资产定价。所以,他是建立在金融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就是直接融资,甚至主要就是讲股票市场。这里面资本的概念是投资资本的概念,而现在的金融机构的资本概念实际上是风险资本概念。资本就是用来抵御风险的,就是发生问题了,我自己资本能够消化吸收损失。
银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第一,银行都在搞胜任力模型。前台人才需求,大量需求金融服务营销人才,但是学校教学在这方面完全跟不上。第二,中台人才需求,风险管理包括资本管理和内部控制。后台人才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流程设计。另外,需要金融、会计、IT、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他的法律的、行政的、外语的等等。清华的金融专业硕士项目,我对改进教学的建议是这样,我觉得应该围绕三大核心竞争力开发和加重有关课程。第二,追加资本监管和资本管理课程。进一步发展案例教学。增强数理统计和IT互联网的教学。
同学:
我是做信托的,这两年信托发展特别快,我感觉信托越来越向银行靠拢,没有像互联网金融这样大的力度,但是有一个批评,感觉信托对银行构成了冲击。所以,我想跟您请教一下,就是对于信托或者其他金融业态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或者下一步什么样更科学配置更好一些?
宋逢明:
现在银行已经受到很大脱媒压力,也就是说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当然最近一次是被互联网冲击的,被余额宝捶击的。实际上因为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银行存款产品已经很难卖出去,大量是理财产品。大量的理财产品很多是信托产品,我对这一点是非常忧虑的。为什么非常忧虑呢?因为信托产品当中很多是跟房地产有关的产品。现在银行自己控制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甚至控制了一定程度的按揭贷款,然后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限购这些都有,但是走了一条弯路,又从信托产品,从表外走了。我非常担心。我问过他们,我说你们明明知道房地产风险大,为什么还要做这方面理财产品?他们的回答我是非常吃惊的,他们说宋老师,跟你说实在话,只有做房地产项目,我们还有点把握,做其他的实体经济的项目更没有把握。为什么?
因为大家知道银行的贷款是要有抵押、有担保的,房地产项目的抵押还是很清楚的,有土地、有房子。其他的实体经济,比如说库存品,应收款,这些东西拿来做抵押,说句实在话,我们的金融机构反而更加担心。所以刚才来自信托界的这个朋友问信托是不是对银行造成冲击,说句实在话,最主要的是在理性产品方面,我的认识是这样。而且这方面我认为现在风险积聚的非常厉害。因为我们社会上的金融消费者并没有真正的风险的意识,因为银行好像很自作聪明的说我把这个移到表外,我只是代售信托产品,风险自负,但是你说了半天没用,真正信托产品发生违约的时候,人家还是找银行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这个问题。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资料下载
《新清华》学院专刊
《三十风采》画册
《师者》第2版
《活动资料汇编》
视频链接
《系列活动回顾》
《4.26重聚共叙》
经管学院
|
清华大学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