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徐瑜青教授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其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要求高校将其纳入教学大纲。为增加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认识国情为主旨,经管学院将社会实践列入全院本科生的培养计划,由学院统一组织在大二暑期开展,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个专题深入到现场,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社会调查。

    2005年暑期,在学院的组织下,30多位老师和辅导员,大二学生分为16个支队赴甘肃省17个县市对农村的农牧业和财政状况进行调研,我带领第一支队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拔2900多米的合作市和海拔3000米的碌曲县纯牧区进行调研,直至2012年,我每年均作为主力教师亲自带队。这期间,2006-2008年,在汇丰银行资助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中,我作为课题组成员,分别带队赴甘肃省定西市;吉林省磐石、延吉、孰化;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泌旗;浙江省温州市杭州市进行调研。在2009-2011年经管学院的“农村卫生医疗”项目中,带队赴青海省湟中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调研。2012年经管学院农业银行资助的“农村金融”项目中,赴浙江省台州市调研。在这8年的社会实践中,我所带的支队出色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在历次社会实践展示汇报中,均获得了金奖。

    本着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与奋战在第一线的党的基层干部,放弃去大城市甚至出国的机会为最基层的老百姓诊病治病救死扶伤的乡镇医生们座谈,让同学们亲眼看到藏蒙回彝族等少数民族对共产党、毛主席的热爱。

 
陈章武和刘玲玲教授带队在青海调研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调研的日子里,同学们亲眼看到并接触到了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塔尔老乡长、草原上的格桑花卓玛女乡长、村民致富的领头羊南木卡村长,特别是放弃了在已任职3年的北京中国青年报社的工作,又返回藏区担任碌曲县委副书记,被同学们称为藏民的好儿子的迭目江腾书记等藏族干部,同学们在“香巴拉的儿女们”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奉献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个人品质,更是一种基于人民利益高度责任感的体现。我们需要‘我以我眼观察社会’的能力,更需要培养‘我以我才经世济民’的奉献精神,因为我们肩负的是一个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在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与他们的学长,玉环县委书记张加波的座谈,让学生看到了一位放弃建行高薪从镇干部做起,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的清华学子的清华精神。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农村卫生医疗的调研中,同学们被乡镇医生,立岗卫生院李来喜院长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李来喜院长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他的同学们有的赴美国继续深造后留在美国工作,有的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工作,并纷纷向他这位上学时的高材生抛来橄榄枝,但他不为所动,选择到宁夏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他是立岗卫生院唯一的一个外科医生。当同学们好奇地问李院长,为什么不去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大医院工作,李院长的回答折服了同学们,他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生长在河南农村,从小看到了农民缺医少药的困苦,我要为农民解除病痛。”在宁夏为了让学生多做一些调查问卷,我安排学生利用回族村民在清真寺做礼拜前和礼拜后的这段时间集中调研,并得到了各乡镇清真寺阿訇的支持,记得一位马姓阿訇得知经管学院的院长是朱镕基总理时,马阿訇伸出了大拇指说:“朱总理是当代的海瑞!”

 
李子奈教授带队在河南兰考县调研

    在各民族地区的调研中,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各民族兄弟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在甘南的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了碌曲县的尕海湖边有许多凸出地面的小土包,碌曲县的干部介绍说:“这是鼠洞,特别是地下鼠,专吃草根对草原破坏很大。藏族牧民信佛不杀生,但是,只要干部对牧民说,消灭鼠害保护草原是党的政策,牧民就开始抓老鼠了。”在牧民家中也常常能见到毛主席像。一次,我将这些讲给了负责安排我们在甘南调研的州财政局办公室才老主任时,才老也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先进性教育中,她到玛曲县去了,见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妇人,因为没有劳力分不到草场和牲畜,带着小孙女生活非常艰苦,不管怎样,她每天必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将家里的毛主席像擦干净,把洁白的哈达敬奉在毛主席像上。才老说,藏族牧民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是共产党和毛主席带来的,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崇高威望深深扎根在藏族牧民心中。

    在青海省湟中县的一个回汉混居的村子调研时,村长主动邀我们到村清真寺调研,他认为清真寺的环境最好,并通知村里回汉各户村民来清真寺,以便让同学们集中填写农户情况的调查问卷。在调研进入尾声时,村长主动告诉我,他是回族,又指着村支书说,支书是汉族,我风趣地问他们:“你们打架吗?”支书说:“我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从来不打架,回族在村里有清真寺,汉族有自己的寺庙,汉族村民有婚丧喜事或子女考上大学,回族村民来凑热闹,回族有喜事,汉族村民也一定去贺喜,我们真的是亲如兄弟。”在湟中,我们还去过藏回汉混居的村子,情况也是这样。在各省地区的调研中,我注意到并几次问了同学们一个同样的问题:“农村最好的建筑是什么?”同学们几乎是一个统一的答案:“中、小学”。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很快适应农村的各种环境进入角色,甚至在高海拔的条件下也不言苦,高质量超水平完成调查问卷,为整理输入当天的调查问卷,为准备第二天的调查内容,常常工作到凌晨2:00,同学们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我在担任“甘肃行”第二篇文章精选的编辑工作时,第十一分队队员日记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其中的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第五日(7月4日):最艰苦的一天

    今天是最艰苦的一天。苦中有乐吧,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难忘的回忆;收藏起来吧,必是珍贵的体验和美丽!

    虽然事先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我们要到这次调研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山路会这么颠簸崎岖,路途会这么遥远。好几次,车子还陷入到泥潭中去。由于分组调研访谈,有的组必须爬上高高的山,为了访问到住在山顶上的那些农户,为了使调查的样本能覆盖当地的各个阶层,大家常常情愿多走几段路,多跑几个点。再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很快,大家就融入到访问的气氛中。有一组访问的对象,他们家的儿子得了罕见的一种叫MDS(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病症,这使本就困难重重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们的母亲面对热情的同学泣不成声。我们的队员默默掏出自己的钱,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毕竟代表了我们的一份心意啊。临走时,我们还特意记下了他家的联系方式,因为我们想以后回到北京,再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帮助他们!

    下午,我们到了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见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围了上来。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大家好似都变得小了,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看,我们聊得多开心啊。也许是因为,看到他们,就是看到了未来吧。这句话虽然很俗,但是确确实实道出了我们当时的心声!

    在中蒙边境的东乌珠穆泌旗调研时,由于地广人稀,采用走乡串户方式,一天只能走访2~3户牧户,我除采用入户调研的方式外,也采用事先委托当地政府将牧民招集到镇、嘎查所在地集中调研。直到调研即将结束,第二天就要返回锡林浩特市与其他队汇合时,我队调查问卷仍达不到规定数量。我得知旗里在我们返程当天有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节日,当即决定全体同学早晨5:00起床,收拾好行李先赴敖包节对牧民进行现场调研,完成任务后再返锡林浩特市,同学们热情很高表示一定要完成调研任务。记得那天下起了雨,虽然已是7月份,草原的冷风还是让同学们感到了寒意,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同学们在车上整理着调查问卷,做着调研的准备工作。到达祭敖包现场,雨仍然在下,一部分同学请牧民上车调研,大部分同学散落到现场为牧民撑着伞,站在雨中进行专访,我一个一个地寻看着同学们,特别看到那些瘦瘦弱弱的小姑娘专注认真地工作精神,不知是泪还是雨流满了我的脸庞。天晴了,传统的蒙古族赛马,摔跤比赛开始了,同学们从未亲历过这个难得一见的场面,为了得到高质量高数额的调查问卷,同学们仍然在专注地工作着。


本文作者带队在甘肃定西调研

    在这8年的社会实践中,我享受着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在赴调研地的火车上,同学们分组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调研方法,在调研返程的火车上酝酿着如何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感受,力争获得金奖。我享受着带他们出去时略带稚嫩,通过社会实践突然长大成熟许多的整个过程,这些,正像同学们给我谈到的,社会实践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写下了永生难忘的重要一笔。社会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社会调查的能力,又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立志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浙江省台州支队展示社会实践感受的解说词代表了8年来参加社会实践全体同学们的共同心声:开拓创新的思想,精明能干的人们,蒸蒸日上的经济。这是台州带给我们二十名队员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有从阀门作坊发展成绿色建筑先驱的民营企业,有从几片西瓜地发展成国际化种植基地的普通农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的繁荣,更看到了这繁荣背后奉献付出的基层干部:有带领全村致富的镇委书记,有身残志坚的农行行长。还有我们经管学院83级学长玉环县县委张加波书记,他们为百姓谋福利,为祖国尽忠心。一路上,我们听到了从未听过的故事,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现实,我们被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深深感动,更为之深深折服。调研、座谈、采访、思考、感悟。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齐心协力我们上下求索、众志成城,队员相互鼓励。两个月前,我们一起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现在又回到校园,站在这个台上,站在各位老师面前。实践已经结束,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酸甜苦辣的回忆,都更新了自己对祖国社会现实的认识,更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经管人肩上的重担,誓言立志高远,继续前行。

    在这8年的社会实践中,经管学院的带队教师和同学们走乡串户,深入到农村牧区,各农村金融机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各板块上万份调查问卷,撰写了除西藏地区外的各省地区的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几十篇,我们的研究得到了汇丰银行、卫生部及农业银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经管学院社会实践的成功,得益于学院两位院长,赵纯均院长和钱颖一院长,院党委陈章武书记和杨斌书记的全力支持;汇丰课题组负责人李子奈教授和刘玲玲教授为课题的圆满完成并出版2006年、2007年版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完结篇(2006-2010)”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亲自带队的杨思群、赵冬青、姜朋、孙荣玲、朱恒源、朱世武、朱武祥、瞿卫菁、杨之曙、张弘、李宏彬、齐良书等教师还撰写了各省地区的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农行资助的“中国农村金融研究”项目,带队教师除肖勇波、郭迅华、黄京华和我外,其余全部是海归教师为主体的年青教师队伍,因为我负责部分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落实调研地点的工作,心中多少对这些年青教师能否吃得了苦有些担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李旻文、朱英姿、郭美新、刘霞、王蕾、罗婷、易成、孟岭生、郑捷这些海归教师全部出色完成了带队和调研任务,他们说:“徐老师,我们还是非常接地气的吧!”院教学办主任朱玉杰教授一直负责对社会实践环节的安排,程婉静博士作为汇丰课题组的秘书,为社会实践做出了默默的奉献,王建一老师多年来一直担负着社会实践的摄影工作,留下了师生们的珍贵镜头。社会实践的成功也离不开各期带队的辅导员和博士生们尽心尽责的工作精神,他们担负着教师的职责,保证了调研的安全和顺利完成。经管学院各期的社会实践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领导的鼎力相助,保证了调研的成功。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教学环节,在经管学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注:文中照片由程婉静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