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本科学院院长论坛致辞——钱颖一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我要特别欢迎各位院长、老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参加我们学院主办的本科学院院长论坛,共同探讨本科教育改革。我也要感谢陈吉宁校长和袁驷副校长的参加,说明清华大学对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视。

        首先,我需要说明这场论坛的背景。我们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所以举办经济学院院长论坛、管理学院院长论坛顺理成章。今天举办“本科学院院长论坛”,源于我们学院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和对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更是希望从这个论坛中学习并改进我们的工作。

        第一,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生源突出。我们学院每年通过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本科生200名左右,文理兼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投放名额。在过去的七年中,在录取的学生中,平均每年100名左右为各省前十名,20名左右为各省第一名(即状元)。这样的生源状况既是因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热门,也是因为学院本科教育的改革的吸引力。说到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热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学科的问题。比如在多数国家,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是医科和法律或者它们的预科,其次才是经济管理。而在我国,这两个专业不是热门很大程度上是医疗和法律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既然我们招收的学生如此突出,我们就担负不寻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院把本科生培养当作所有教学项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把本科教育作为其他教育项目的基础。

        第二,清华经管学院本科教育改革先行。在清华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从2002年开始大平台招生和培养,从2007年开始加大招生力度并大幅提高英语授课和学生海外交换学习,从2009年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改革方案。2009年学校把经管学院列为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院的本科教育改革获得了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关于我们学院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我在2011年2月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论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一文中已经有详细描述,在此我简略概括。在理念上,我们的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同时创造一种环境使得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通识教育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文明知识获取三位一体的教育。我们特别强调,人才培养中“育人”重于“育才”,学生“为人”先于“为学”。个性发展是指融合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上,我们开设中文、英语、数学三类基础技能课组、八个核心课组、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个性发展的实践上,我们要求一年级新生必修14门新生研讨课中的一门,并为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了学术、创业、领导力三个方向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第三,近年来,全国不少高校在探索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多尝试,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虽然内容发散,但都可归纳在本科的“非专业教育”的题目之下。今天一共有十位院长(所长、主任)将在论坛上发言。我们请来清华大学之外的七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八位院长,都是在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包括北京大学的卢晓东院长、复旦大学的高效江院长和孙向晨院长、南京大学的王炜院长、浙江大学的陆国栋院长、中山大学的甘阳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玉院长、以及汕头大学的马凤岐所长。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曹莉主任也来发言。除了这九位,我们还邀请了一位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投入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汤敏先生。今天来参会的有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力教授及清华大学各院系的老师们。主持和点评的两位是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和副院长白重恩教授。

        中国的本科教育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近年来全国每年录取本科生和大专生在680万左右,毛入学率已经超过30%,其中本科生录取与大专生录取大致相同。本科教育在中国面临新形势,改革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

        第一,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本科教育形成压力。近年来,中学生毕业生选择出国读本科,甚至中学生出国读中学和读本科的情况在迅速增长,特别是在沿海城市,在重点中学和国际学校。一些优秀中学学生不参加高考,或参加高考但不到国内学校报到。不仅如此。十几年前开始香港的大学在中国内地招收本科生,去年秋季开始上海纽约大学也在国内招收本科生,虽然这些数量不多,但对国内优秀中学毕业生很有吸引力。这种教育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清华经管学院录取的本科生生源质量。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本科生源上具有的国内强势地位。

        第二,技术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以MOOC(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为代表,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的在线课程的迅猛增长,对传统教育提供方式和传统大学模式正在形成挑战,并且有可能形成冲击,甚至是颠覆性冲击。设想一下,如果在新技术下,全球的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或低成本修世界上最优秀的课程,那么几百年来的大学教育模式将会如何改变?

        第三,中国经济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中国产业面临调整、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更多的要“走出去”,中国经济必将更加融入全球经济。所有这些对人才的需求,对人的素养的要求,都与过去非常不同。我们毕业生的世界眼光、全球胸怀、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对各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都很欠缺。在这个时代,专业技术知识过时很快,学科边界越来越不清晰。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传授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

        这个论坛的主要话题是“本科学院建设发展的效果和挑战”,并且讨论两个专题:“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和“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我期待同行们的智慧。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清华经管学院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