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师恩难忘”系列活动:“师长赵纯均老师”座谈会举行

 
        2014年3月29日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师恩难忘”系列活动——“师•长赵纯均老师”座谈会在舜德楼418举行。包括现任院长钱颖一教授在内的100余名赵纯均老院长的同事及学生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在温馨而又欢乐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回忆起赵纯均老师锐意变革、育桃培李的嘉言懿行;回顾了在赵老师带领之下,经管学院二十余年来人与事的变迁发展;感怀着赵老师在点滴细节中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影响与改变。座谈会由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主持。
 

清华经管学院第二任院长赵纯均教授
 

座谈会现场

        伴随着清新温暖的旋律,一段开场短片让大家似乎又回到曾与赵纯均老师共同经历的悠长岁月,回想起他为清华经管学院呕心奉献的二十年华。从建院之初在校生不到200人到如今4000余学生的规模,从几间简陋的办公室到伟伦、舜德楼环绕的经管家园,在经管学院和经管人成长道路上,印记着赵老师坚实脚步。岁月流转,正值壮年的他已两鬓斑驳,但不变的是赵老师儒雅的气度和灿烂的笑容。
 

杨斌教授

        短片过后,主持人杨斌教授先帮大家给自己的老师出了个“难题”——呈现一段文字,讲述与赵老师之间的故事,请赵老师来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中间有朱恒源老师(经硕1995/经博1998)在MIT楼前与赵老师吸烟的趣事,有潘庆中老师(经1980)与赵老师漫步查尔斯河边聊起募款工作对学院的重要意义而改变他人生的难忘经历,有张陶伟老师(经博1994)因做了一件违规的大事而令他见到了赵老师严厉的一面,还有毛波老师(经1982/经硕1987/经博2003)希望提前毕业的申请也曾被赵老师严肃地拒绝。当赵老师猜出“杨敏德女士还以为我是赵老师的女儿”这句是出自赵冬青老师(经硕1994/经博1999)之口时,这位“女儿”在现场已热泪盈眶。最后,杨斌老师饱含深情地念出“他改变了我,这是我想说的”,这是他想对赵老师说的话,也是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校友分享与赵纯均老师之间的故事

        座谈会正式开始后,斯泽夫(MBA1993)校友最先发言。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欢聚一堂,斯泽夫高兴地说:“感觉大家像一群回巢的燕子,燕子在学校里面长大了之后飞了出去,但是当母校欢聚的时候我们又回来了,而今日的欢聚是为赵老师。”他把自己与赵老师的接触描述为三个阶段:从“吾院之长”,到“吾辈之师”,再到现在的“吾辈之友”。斯泽夫进入清华经管学院求学时,正值MBA项目初创,赵老师亲自过问教学方案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毕业后,每每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和事业上的转折,他都会回到学院向赵老师请教。在斯泽夫看来,是赵老师一直在帮助他践行着朱院长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办好一家企业。几年前,斯泽夫有幸邀请到赵老师担任公司的外部董事,赵老师在这期间给予了他如兄长般的关心和指导。虽然要在当晚赶乘航班返回四川,但斯泽夫仍在现场留到最后一刻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斯泽夫校友(MBA1993)

        韩亦舜校友(经硕1982)和钱小军教授夫妇是本科时的数学系同学。在韩亦舜看来,赵老师之于清华经管学院的发展,就如同“把一株小苗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虽然很遗憾自己没能在赵老师身边工作太长时间,但韩亦舜不无风趣地说,“后来我把钱小军贡献了出来,也算寄托我未尽的事业”。钱小军教授笑着回忆了不同年代的几件往事。1995年时,学院开始与MIT全面合作,赵老师和钱小军教授在文南楼前相遇,赵老师鼓励钱小军教授到MIT学习管理沟通课程,这是她的学术和教学生涯中一次巨大且十分有意义的变化。2002年,也是在赵老师的推荐下,钱小军教授有机会参与富布莱特项目,她因此放弃了美国绿卡,却从未后悔过这个决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从赵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至今她在做很多事时,仍以赵老师为榜样。而当钱小军教授在2007年完成学院的AACSB认证项目时,最令她感慨的是赵老师的战略眼光。在那个年代,决定加入一个国际组织需要魄力,但正是因为赵老师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学院扩大了国际的影响,也进一步确立了经管学院在国内的管理教育界的地位。
 

钱小军教授与韩亦舜校友(经硕1982)

        薛镭教授(经硕1984)和赵老师一起度过了经管建立伊始的岁月。当时学院面临着师资不足、研究经费短缺等种种问题,记得当时经管开始狠抓学术后,作为青年教师的薛镭老师压力倍增。不过赵老师的一句“我怎么会舍得把你们开掉呢”让他安下心来。他还回忆说,后来,为了实现建设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的目标,赵老师花费巨大精力推行了特聘教师的制度,使学院的师资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他看来,这是经管学院腾飞的开始。
 

薛镭教授(经硕1984)

        潘福祥校友(经1983)是早于赵老师来到经管学院的。那时,学院由来自不同院系的教师调剂组成,管理复杂、运作困难,很多学生对师资都有不满情绪。当时还是自动化系讲师的赵老师临危受命,被调到经管承担管理工作。最初同学们还心存疑虑,但与赵老师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也让学生开始从心底接受经管这个大家庭。赵老师仔细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和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开诚布公地阐述了他的努力和难处。用潘福祥的话说,是赵老师的领导力和师长风度折服了学生。同时,赵老师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疏通渠道,稳步发展,逐步改善了经管学院存在的各种问题。令潘福祥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有赵老师对于他们德性的教诲:以诚感人,以德服人,修身克己。这些教诲让他们受用终生,即使走向社会,也能时时刻刻恪守职业操守,从而在充满着巨大诱惑的金融行业约束好自我。潘福祥表示,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赵老师都以长者的身份给了他们这批学生无限的温暖和帮助,是赵老师的培养和信任成为了他坚守20余年为清华经管学院MBA学生教授投资学的动力。
 

潘福祥校友(经1983)

        “有远见”与“做事实在”两个关键词是陈国青教授对赵老师的评价。在他眼中,赵老师不光对学院自身发展决策极富有战略眼光,对国内教育管理重大的举措和学校很多事情也都极具前瞻性,这对陈国青教授后来从事对外合作工作影响很深。同时,赵老师在工作中非常“实在”,能够综合考虑到学院在当前国内所处的位置,以及在学校所处的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出很多非常全面而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这也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最后陈国青教授还提到,赵老师“宽以待人”的口碑多年来在校内校外都很一致,这是最令他敬佩的一点。他也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希望赵老师健康、开心。
 

陈国青教授

        座谈会现场有许多校友曾在赵纯均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里和蔼可亲的赵老师,在这些校友的心目中,当涉及到学术和研究,则是严谨且严厉的。
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黄京华教授(经1981/经硕1986/经博2000)的记忆中,赵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便从国外带回来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一个研究课题——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赵老师也特别鼓励大家进行新的探索,给大家的指导也非常超前。在她看来,赵老师如果不是去做了管理工作,一定会在学术领域能取得更优异的成果,这当中有赵老师的牺牲和奉献。
 

黄京华教授

        修军校友(经硕1986/经博1995)回忆起曾经的博士导师徐国华老师在他求学期间过世的往事不胜唏嘘。也正是在赵老师的帮助下,他克服了不少困难,才得以完成博士学业。毕业多年,当修军每次在工作上有些新的想法、困惑或成就,都会想着要回到学院给赵老师汇报汇报。当遇到困惑时,赵老师经常会给他一些中肯的意见。而在他为成就沾沾自喜时,通常会是客观的批评警醒。修军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接受赵老师的教诲、指导。
 

修军校友(经硕1986/经博1995)

        创新创业与战略系雷家骕教授(经博1989)谈到了跟赵老师打交道的三个感觉。第一,赵老师讲整体,讲大局,他规范学院整体发展,从大局考虑事情;第二是赵老师讲人情,在很多国际交流的场合,赵老师都会顾及大家的感受并在很多细节上提醒和照顾大家;第三是赵老师讲沟通,很多时候,他和赵老师的沟通都是在碎片时间里进行的,离开办公室的严肃环境,往往效果却很好。
 

雷家骕教授(经博1989)

        殷勇校友(经博1992)深情回忆了他报考经管学院直博时赵老师在病床上为他面试的情景。他说,自己在求学期间最重要的三个阶段是赵老师给盖的三个章,从第二学位获得、硕士论文开题、到博士论文评审,都经历了赵老师的严格把关,这也使他感觉“走向社会的时候腰杆还是比较硬的”。说起赵老师在系统工程和控制语言、控制理论方面的学术造诣和对自己的指导,殷勇至今仍对赵老师曾说过的两句话印象深刻,“系统工程的复杂之处在于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加而使得复杂性成指数增长”,“系统工程之所以复杂,不是因为物理系统而复杂,实际是因为加上人的因素而复杂”。这两个观点不仅指导了殷勇的博士论文研究,至今仍对他进行投资和管理工作的研究起着指导性作用。
 

殷勇校友(经博1992)

        雷曜校友(经1992/经博1997)自1997年本科毕业后便开始在赵老师的门下学习,对他而言,赵纯均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父亲一样关心和指点着他。雷曜说,他也很喜欢、很享受回到校园,回到赵老师身边的每一个瞬间,也特别希望能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回到赵老师身边,去赵老师家里向他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雷曜校友(经1992/经博1997)

        金荦(经1987/经博1998)、曲家浩(经1987/经硕1992)、张元杰(经1987)、和黄国威(经1987)四位校友是同年级同学。金荦校友和张元杰校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虽然自己感觉在本科五年没有与赵老师有太多的沟通与交流,但毕业多年以后赵老师依然记得他们,并且为他们无私地提供帮助。黄国威校友则提到,正是在赵老师主管学院事务的那些年,带领着经管学院适应了大环境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赵老师是学术大家,也是行政能手。曲家浩校友在校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他说,赵院长不仅在学生工作上支持和信任自己,走出社会后,他也一直得到了赵老师的关心和关怀,这一切都令他心存感恩。曲家浩在当年是学校里著名的校园歌手,曾获得校歌赛冠军。最后,他现场为赵老师送上了一曲《You raise me up》,曲家浩深情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经1987校友

        2000年代初期入学的本科校友戏称自己是得到赵纯均老师作为院长全程指导的学生。张岩(经2000)和张哲(经2002)两位校友谈到在赵老师的支持下创办院长下午茶活动的往事。刘曼兮(经2001)校友则回顾了在国外读研后找工作时赵老师对他的引荐和帮助,这些经历影响了她的价值选择,并最终让她决定重返经管工作。谈到赵老师对于学生们生活上的关心,白雪石校友(经2002)也讲述了他和赵老师的一段往事。在他2007年赴法国高等商学院交换时恰逢赵老师前来开会,赵老师专门和他们三名留法经管学生见面并询问他们生活状况,在得知他们伙食不佳后,赵老师还特意请他们好好地吃了一顿法式大餐。张羽校友(经2001)则与大家共同回忆了在瓢泼大雨中,赵老师亲率学院领导,举着印有学院标志的雨伞到马杯赛场为经管学子加油助威的感人情节。

 

2000年代初期校友

        清华经管学院师资团队中许多位教授,都曾经得到过赵纯均老师在工作上的帮助和学术上的指引,他们如今已经成为了经管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
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王雪莉教授(经博1999)在1997年以教师的身份加入经管学院的后,便担任MBA班的班主任,后来还接任了院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在她迷茫还没有融入的时候,赵纯钧老师在工作上不断给她鼓劲,给她信任。2005年,也是在赵老师的指引下,王雪莉教授有幸参与了“中国式管理”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个项目的积累,令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她看来,这个项目也成就了经管学院的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曲庆教授(经1988/经硕1995/经博1999)曾与赵纯均老师共事多年。他用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概括了赵老师在经管学院所做的事情。建班子,赵老师本着宽容、负责的态度,具有大局观念;定战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带队伍,发展师资力量的同事,赵老师还经常说,“要让老师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也用自己的人格风范,构建了教师队伍团结尊重的文化氛围。
会计系肖星教授(经硕1994/经博1999)和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段志蓉教授(经硕1994/经博1999)都曾就读师资班。她们感慨说,当年全部的专业课程都是由国外请来的教授授课,这是那个年代无法想象的特别好的教育,而这都是得益于赵纯均老师为他们创造的机会。

        金融系郦金梁(经1992)教授也从校友的角度回顾了在转型期赵老师带给学院的转变,在90年代初期,学院因赵老师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而学术兴盛,蓬勃发展。作为学院MBA项目和专业硕士项目主管副院长,他还感谢了赵老师对MBA项目建设的贡献。他引用了国务院学位办孙也刚主任的一句话“赵纯均同志是中国MBA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创始人,也是其他专业学位的领航员”。郦金梁教授认为,这是对赵老师最准确的评价。
 

学院教授

        正如郦金梁教授所说,赵纯均老师的名字,已经与中国MBA、EMBA教育密不可分。经管的MBA与EMBA学子,也从中收益颇丰。

        徐中校友(MBA1997/经博2005)在就读MBA期间也曾有过对课程和师资不满的经历,那时赵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了2个多小时,并且和大家诚恳地说,学院MBA项目只有六年的时间,还不完善,希望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学院的一员一起来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这件事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童之磊校友(MBA1998)本科就读于清华汽车系,是经管学院与MIT合作的国际MBA项目吸引了他报考MBA。在他看来,赵老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领导者,能慧眼识金,发现人才,而且赵老师锐意创新的开拓精神也正是这许多年来不变的经管精神。而韩嵩校友(MBA2000)为了参加这场座谈会专程从西宁赶回北京,只是想当面对赵纯均老师道一声感谢。张洪源校友(MBA2004S)回忆说,赵老师办公室的门经常是打开的,她自己就曾大胆走了进去,与赵老师面对面交流,那次近距离接触,令她感受到的是赵老师温和儒雅的大家风范。
 

MBA校友

        严高明校友(EMBA2002)说,自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学院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在清华经管学院就读EMBA的经历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他还回忆起赵纯均老师在七、八年后仍记得自己的一件小事,这让他从中体会到赵老师对人的尊重,这对他的管理工作也颇有启示。曾莉瑛(EMBA2002)所感受到的是,赵老师这一代教育开拓者的艰辛,传承下来,作为清华经管校友应当具有责任感。莫觉凡校友(EMBA2004)也是专程从四川赶来参加活动,赵老师对领导力的解读令他收获颇丰。他们将一幅写着“鸿儒”二字的字送给的赵老师,表达了EMBA学生对赵老师的感激之情。
 

EMBA校友

        现场其他校友以及曾与赵老师共事过的职员、教师也纷纷发言,表达对赵纯均老师的感恩、尊敬之情。金融系李稻葵教授(经1980)与曾任学院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的潘庆中老师(经1980)身在德国,外事活动间隙,打电话到现场,与赵老师共叙当年情。远在美国的过大江校友(经1985)和刚刚博士毕业走上讲台的戴珒校友(经2003/经硕2007/经博2010)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带来了对赵老师的问候。身在美国的王琼校友(经1983)为赵老师献上了一首诗:“十载蹉跎志未销,西风看罢领新潮。精仪楼深嫌日短,管院任重望月高。衔枝聚沙垒宝塔,吐哺市骨揽俊豪。今时气象当年梦,回首沧桑说逍遥。”
活动临近尾声,院长钱颖一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赵纯均老师的四次交谈。第一次是在2001年6月,当时钱颖一还在美国任教,回国期间赵纯均老师与他探讨了如何吸引海外教师来清华经管学院讲授课程的问题。这次交谈之后,钱颖一回到美国开始多方联系组织,最终学院的特聘教师项目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钱颖一教授、白重恩教授、李稻葵教授都是通过特聘教授项目来到经管学院任教,最终成为学院的全职教授,并进一步承担了学院的行政工作。特聘教授项目对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交谈是在2006年9月,钱颖一教授即将接任学院院长,他同赵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赵老师提出了他期望学院要做的一些事,其中有三件事令钱颖一院长至今仍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是要在本科项目中争取招到文科状元;第二件事是经管学院要占住一些“制高点”,比如全国MBA教指委,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等国际组织;而第三件事是要建一栋新的教学楼。这三件事中的前两件事已经实现,第三件事正在实现。

        第三次交谈是在2007年8月,赵老师从美国访问回来,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介绍了美国一些商学院在MBA课程改革方面的新动向,特别强调软技能的培养和体验式学习。这次研讨会后,经过了一年的考察调研,学院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新版MBA课程。

        第四次交谈是在2013年10月的顾问委员会会议上。钱颖一院长报告了学院报告了学院启动的清华x-lab(清华x-空间)之后,赵老师非常肯定地说,与大学的其他学科、院系的融合,是经管学院非常应该做的事情。在钱院长看来,赵老师的肯定,对学院的这一工作是很大的动力。

        回想起这四次交谈,钱颖一院长深有感悟。他说,学院历经30年,“十年风雨,二十风华,三十风采”,期间四任院长,坚持不变的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传统。这个传统,是学院能获得今天成就的保障,是学院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源泉。他相信,坚持这个传统,学院将会在下一个30年以及今后的更长时间里成就更加卓越。
 

院长钱颖一教授

        在座谈会的最后,赵纯均老师向大家表达了谢意,他也感谢学院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让自己能够与多年未见的学生和朋友们见面和交谈。赵老师跟许多人说过,对于得失的态度,应当是“得也淡然,失也泰然”,但今天大家的肺腑之言令他十分感动,他也想趁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碎片式”的感想。

        回顾经管学院的前十年,赵纯均老师说,那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十年,内部师资力量匮乏,外部资源不足,大坏境也远不如现在稳定。初到经管,他也曾有过身陷沼泽的无力感,但大家齐心协力,渡过了那个难关。谈起有人提到他因为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院的管理工作上而付出和放弃了很多,赵老师真诚地说,自己在其中收获的更多,有那么多聪明的教师和学生,而与聪明的人共事,是非常好的享受。那时大家都把学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乐于奉献,愿意投入,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从这些人身上,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

        赵纯均老师还提到,当时支撑老一代经管人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柱源于大家希望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朴素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这不是多么高尚的动因,时至今日,这也并不是只挂在嘴边的大道理。虽然社会环境变化很大,但如果能有一种思想支撑着自己,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一直做下去,那就非常好。在座谈会现场曾有校友提及赴甘肃社会实践对自己思想上的冲击和影响,赵老师对此颇感欣慰。他说,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因此有一点收获,留一点东西在心里头,那我们的教育就有了几分成功。

        随后,赵纯均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责任感”的含义。他寄语在座从事管理工作的校友们,作为管理者,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有担当。经管学院在前十年的许多改革举措得以在艰难的环境下推行,也正是因为当时学院有一个有担当的管理团队。

        赵纯均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感想: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提倡一种“关爱”的价值观。赵老师也以此自省,回顾自己来到经管学院以后,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管理,而不是关爱,而在西方的许多学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导向。他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是否在当今的社会中,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而在学校的环境里,干部与下属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应当提倡这样的价值观。
 

座谈会前与会者合影

        最后,赵纯均老师引用了王琼校友诗中的一句“回首沧桑说逍遥”,他笑着对大家说,沧桑都已经回顾完了,他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说逍遥”。此时,夜色已深,在欢乐的笑声中,本次座谈会落下帷幕。(供稿:建院30周年筹备组 通讯员:孟祥夫 责编:任玥)


        (信息来源:清华经管学院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