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惠,说话大嗓门,音色嘹亮,喜欢玩,爱吃甜食,尤其喜欢吃蛋糕,没事爱跟年轻人在一起…….程老师对自己的这些评价,除了爱吃甜食之外,也基本符合我对她的想象。一件镶满花边的开襟毛衣,一条翡翠绿的玉石项链,老花镜用漂亮的金属链子坠在胸前,虽然电话里已经领略了程佳惠老师的爽快干练,但推门而入的刹那,还是惊讶于眼前这位发已花白的长者,衣着谈笑间透出的那种不俗的气质,仿佛还绽放着一点淡淡的雍容。
我天生就适合当老师
最早听说程佳惠老师,是偶然的机会从一个勤工俭学的本科生那里,他最喜欢上程老师的课,说程老师的课如果迟到十分钟将是很大的损失,因为很可能会影响对整堂课的领会。
程佳惠老师课教的好在清华经管是出了名的。常有年轻老师为教不好课而苦恼,向她讨教秘决,程老师的答复是:讲不好课是因为不了解学生。她认为当老师一定要懂学生,就是首先了解听课的是什么人,她说: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
程老师备课特别注意针对的对象,综合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工作经验,她说备课要够着学生的底,也就是他们现在处于什么基础上,从他们的基础讲起。所以不管什么基础的学生上她的课都不觉得吃力,而她备起课来却远远要比课堂上的45分钟吃力。
从1980年以来,程佳惠老师就一直教《运筹学》。她深知一门课要想保持这么多年都受学生欢迎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大的劳动。二十年来,凡是有她的课就一定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永远象第一次走上讲台一样,从不敢有轻车熟路的懈怠。在我看来,她对待教书的态度,简直有一些虔诚,除了敬业精神的支撑,还有浓厚的兴趣驱使。她说她对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而一些东西越钻研就越有收获,可能十年后,还能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所以她能够永远保持学生和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新鲜感。
程佳惠老师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在清华的课堂上的情景,那时候刚刚流行那种功能简单的录音机,她买了一台,把这重要的第一课从头到尾录了下来,回去以后仔细听,反复琢磨哪句话多了哪句话少了。在此之后很长时间她都保持着这个习惯。正因为有了这样良苦的用心,程佳惠老师才把《运筹学》这门在旁人看来无比枯燥的课讲出了一种艺术的感觉。听她的课,学生反映没一句废话,因为程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准备几乎是精当到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用词的。有学生打趣说:上程老师的课可不能走神,刚往窗外看一会,回来就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了。而程老师自己的心得是,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依据中间层次学生的理解水平去组织和表达,一句话说到了,中等以上的明白了,稍差一点的懵懵懂懂的也能有个基本的理解,回去后慢慢消化,必要时再着重解释几句。对尖子生则点一两句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回去再深入研究。
如果抛开1984至2003年担任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主任的这段经历,程家惠老师似乎二十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只教了一门课,让我想起陈岱孙老先生的那句名言: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教书。想象着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向被定格了一样,从乌发到白头,从青春至年迈。如果阶段性的来看,一个教书者的人生真的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而天性简单的程佳惠老师显然很适应并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和工作,她喜欢做老师,就尽力去做好,看着学生学懂了,真切地感到教书育人的快乐。简单至此,却是她的全部。
二十年来,程佳惠老师送走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中,也无一例外的对她的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学生出国了,对程老师说:这门课使他们在国外都受了大益。有一个在麻省读MBA的同学,学校开一门叫“数据管理决策”(DMD)的课程,其实大部分内容就是运筹学,系主任问他:这门课你能行吗?这个同学自豪的答:没问题。十五年前我就学过。正因为本科时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位同学省下很多时间,可以攻那些大块头的课程。还有的学生打电话给国内的同学说:“我们这儿开《运筹学》,你赶快把程老师当年的笔记寄给我”。
说起这些趣事,程佳惠老师一脸的自豪,我知道这是内心一种最高层次的满足感,虽然经年久月地做着一件事,但因为精益求精却可以随着时空的延转突显它独特的价值所在,这种满足还不象人们提起教师通常会想到的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崇高,它更象一个严肃的手艺人,不只为谋生而生产,因为有了内在品质的追求,所以越是年代久远,越能体现技艺的精湛。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程佳惠老师不做教学办公室主任了,于是她又重新修改和整理教案,填一些东西,加一些新的案例,她说:如果不更新的话,不会所有的人都永远觉得好听。
从不精心维护人际关系 对人真诚就足够
在天津出生和长大的程佳惠老师,总给人一种北方人特有的豪爽感觉,其实她父母都是南方人,只是很早就到了天津。由于家庭给了她很大的成长空间,养成了她率真、宽容、年轻而又简单的天性。这种性格使她无论做教师,搞管理还是平常和人打交道,都能轻而易举的融入每一个圈子,并很快和人成为朋友。
程佳惠老师是1980年第一届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的班主任,那时清华经管还没有建院,只有这唯一的一个本科班。清华经管的老师和同学们习惯称这个班为“经零班”。在程老师的带领下,“经零班”连续三年被评为出席北京市的优秀班集体。时隔二十多年,当年的天之骄子们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有很多同学工作和生活在不同的国度,虽然时空变迁,又相隔遥远,当年的“经零班”却仍然象一家人一样,只要有同学回国或是到北京来,必定要“家人”团聚。
学院办公室主任刘燕欣老师就是“经零班”的一员,她忆起当年就象是回到了少女时代,而程老师在她的记忆中更象一个智慧的长者,从不生硬的告诉她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是适时地给一些成年人的建议和点拨。燕欣直到现在还记得程佳惠老师曾经给过她的关于恋爱的建议,她说自己真正成熟以后,越琢磨越觉得那是真理。
而程老师已经忘了自己当年说过些什么,因为燕欣在各方面算是比较顺利的,她说当时有很多不顺利的同学,甚至家长都找她帮忙。比如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再比如两个好朋友共同追求一个女生的三角关系等等。程老师饶有兴趣的讲着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的苦乐酸甜,也同时回忆着自己的风华岁月——那时的她三十来岁,象大姐姐一样吧。
而我想,这些曾经困扰过的,曾经让他们真的感到痛苦,被拿来郑重解决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天之骄子们来说,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或许很少会和老师一同分享和面对生活里的事,更不要说感情上的,在这个越来越尊重隐私和个性,越来越多元的年代里,像程佳惠这样的大姐姐还能否找到?还需不需要? 一代一代的人们是越来越坚强了?还是越来越脆弱了?
而程佳惠老师不会想这些,她觉得只要自己能帮上忙,而且这件事情确实对别人有好处,就一定不遗余力。
1984级的一个毕业生,在写给当年的党委书记邵斌的信中说:特别感谢程佳惠老师,她怎么能那么宽容,我曾经跟程老师吵过架,她不仅不计较,做毕业论文时还那么尽心尽力的帮我。原来,有一次上程老师的课,这位同学不注意听讲,程佳惠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在课堂上就回敬了几句。临近毕业时,这位同学的论文设计有一些问题,系里找到程佳惠老师,让她帮助修改,在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位同学终于顺利通过了答辩,让他很受感动,想起当年自己的行为备觉惭愧。而这样的小事,程佳惠老师早就不记得了,所谓“吵过架”的说法也让她大笑不止。程老师带学生做论文非常严格,她说,希望她的学生回忆起论文答辩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甜甜的记忆。
程老师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能够融入年轻人的圈子,这种融入不是故作姿态,也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而是非常自然的真正融入。
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有一种实习叫做“认识实习”,意为认识企业的实习。程老师带着学生到首钢、到石化实习,住在北京近郊。由于实习纪律很严格,外出受限,学生感觉受到约束,周末就想去附近的十渡玩,又怕被带队的教学主任批评,就找程老师商量,程老师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跟系里打了个招呼,随同学们一同游山玩水去了,同学们一看老师也去了都高兴坏了。尽管当时的十渡很荒凉,但大家裤腿一撩,即使只是玩玩水也足足笑闹了一整天。
采访过程中,程老师接听了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听着她在电话里爽朗的笑和寒喧,感觉两个人就象“哥们儿”一样。也难怪,课教的好,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支持并参与学生们正当的玩乐,能赢得他们的喜欢。这样的师长,谁不希望和她做朋友呢?
清华经管成长得很好 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走向国际
可以说程佳惠老师是看着学院长大的,就象是看着学院很多老师长大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她自身也在一同成长,她对清华经管有很深的感情,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
从1984年,程老师开始做教务科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一直做到2003年,她说估计全清华做这个工作最长的就是她自己了。由于教务科长经常会执行一些政策性的规定,她感到学生好象越来越怕她了,但是这是她的工作,有些无奈。
提起做教学管理工作的得失,程老师没怎么多想,毕竟那是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很少有什么自我设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做了以后,也觉得挺有兴趣,她说真正收获了什么也不知道,但起码支起了这一摊儿。
从1984到2003年,近二十年的时间,几乎是清华经管的整个历史,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日复一日的乏味和琐碎也可想而知,二十年来程佳惠老师带着她那三四个同事一以贯之,宏观来看似乎只是一条不起眼的线,顺顺畅畅的从84年划到了03年,但我想把每一段每个点摘取下来细细看的话,都能看出凝聚在上面的心血、精力、耐心和敬业。时光真的象一个磨刀,在它的细细打磨下,万事万物慢慢成型,来不得半点的急躁和功利。其实,清华经管从初创、发展到壮大的整个历程,不正是这样慢慢打磨出来的吗?
程佳惠说经管学院刚成立时,它上哪去真的没人清楚,各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学院之所以这些年发展如此之快,她认为跟几位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宽松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她觉得现在学院的发展思路很好,下一步面临的就是如何走向国际,被世界所承认。她认为设备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软条件,比如教师水平能不能达到世界一流。她自豪的提到她的学生即将从哈佛毕业回来做经管的老师。她还说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对于学院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天性简单的程佳惠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也没什么刻意的设计,只是觉得应该放松一下,很多业余爱好可以抽时间满足一下了,比如交谊舞,健美操,或者山山水水的出去走走。
临别前,我偶然看到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精巧的字画,上面是一个快乐的小和尚,旁边题了几句话:与其让人同情,不如让人羡慕;与其让人羡慕,不如让自己内心踏实。
真的希望程佳惠老师永远快乐。
(来源:清华经管学院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