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瑛,经2000级、经硕2004级,2000年至2006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读书期间担任2003级学生辅导员。毕业后先后就职于美世、韬睿咨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2010年进入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工作。
清华大学学生辅导员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个群体既象征着责任,也昭示着荣耀。毕业经年后,回想起曾经在清华园的日子,那些担任学生辅导员的时光会在他们的记忆深处留下多少痕迹,铭刻下何种感动或遗憾,又如何启迪了他们个人的成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了张丽瑛。当我们在国资委的大门前见到她时,眼前的这位学姐亲切、活泼、时尚,虽然是在机关工作,但依然能想象出她在咨询公司做项目时雷厉风行的神采、做学生辅导员时知心姐姐的模样。
张丽瑛说,她和许多人一样,走过的是一段平凡普通的路,大学,毕业,工作,跳槽,然后稳定下来。但是,回首往昔,即便众多人走过同样的路,每个人的记忆也是独特的一份。
辅导员——积累
张丽瑛是在大四时开始做学生辅导员的,在这之前她一直在院团委做学生工作,曾经发起组织了学生模拟招聘活动,并延续下来成为学生团委的一项品牌活动。出色的组织能力、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也使得她经过选拔成为了三字班的一名学生辅导员。
和所有学生辅导员一样,从迎新生、跟军训开始,她陪伴“孩子们”走进大学生活,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回忆起来,她也直言,第一年的工作很辛苦,甚至有些时候感到委屈。但是,当辅导员的日子是她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是她从不后悔的选择,因为这份工作让她前所未有地全身心投入,毕业之后即便有高薪、职位的诱惑,也再也找不回那种状态。
辅导员的工作很细致琐碎,同时又比较“棘手”,因为不仅要带着同学们做好班级建设、团队建设,照顾同学们的学习等日常工作,很多时候还处理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矛盾的事情,比如奖学金、交换机会、选专业,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协调,虽然同学们与她只差三届,但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上已经有较大变化,用张丽瑛的话说,这也是代沟,所以如果单方面用自己的认知来影响学生,往往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张丽瑛不仅要有能力引导同学们,更能站在同学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让她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大一下学期选专业,当时金融专业非常火爆,很多同学都希望选择金融专业。然而,金融专业并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况且也不能全院的同学都选金融专业,如果报名人数太多,那可能就需要通过学分成绩排序、日常表现等标准来筛选。张丽瑛和他的工作伙伴,另一名辅导员,一一找同学们沟通,帮助同学们梳理和分析专业特点和自身情况。有些同学最开始没有太多深入思考,这次沟通让大家认识到应当好好思考和分析。最终结果是让学院比较满意的,虽然报名人数还是较多,但学院是基本可以承受的。在当时的张丽瑛看来,这样做虽然有些无奈,但终究是有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张丽瑛却觉得有一丝后悔,“其实没有必要去做工作,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学生辅导员有两种相对极端的类型,一种是被动参与者,当学生需要的时候才提供帮助;而另一种是引导者,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引导、影响学生。在她看来,这两种都并不可取,最好把握一个度,取中间的平衡。
两年的辅导员生活给了张丽瑛能力上的锻炼,也给了她实践理论知识的机会。作为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如何去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或教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命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依靠学生辅导员的经历,她以《清华大学带班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为此她采访了各院系众多的学生辅导员,记录了大量珍贵的访谈资料。这个过程中,她更加体会到清华大学学生辅导员这个群体的责任和荣耀,以及他们共同的特征,善良、踏实、负责、细致。
咨询——成长
大学毕业后,张丽瑛进入美世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咨询工作。凭借着学生时代养成的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她在初入职场时迅速成长,在公司新拓展的“高管薪酬”业务上竖起专长,很快得到了领导的器重。一年后,为了获得更好的锻炼和发展,她进入专注于高管薪酬、股权激励业务的韬睿咨询公司,在这一领域做了三年。四年高强度的咨询生涯她收获了许多,个人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然而,作为第三方顾问,由于自己并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给客户提出的许多建议自己并没有亲自实践过,而咨询方案的最终落实与否往往也并非咨询公司能决定,会受到企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让张丽瑛时常感觉架在半空中,缺少了一些脚踏实地的感觉。与此同时,在外企的工作也让她觉得不接地气,似乎生活的重心都是那个狭小的圈子,于是她决定回归“正途”。
离开外企,她选择报考了公务员,这条看似转折很大的职业轨迹却并非偶然。在清华读书的六年间,她一直在做学生工作,尤其是党团口的工作,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她很适合做公务员。研究生毕业前她也曾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并且进入了面试,但是基于种种原因她放弃了那一次机会。几年的外企工作经历后,让她对应用所学为国家、社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怀揣对“未尽事业”的向往,也带着学生工作积攒的经验、咨询工作磨练的能力,她成功闯过千军万马的竞争,走进了国资委。
机关——回归
张丽瑛目前在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工作,主要方向为中央企业劳动关系和福利保障,与当下的劳动派遣、农民工等热点问题息息相关。新的工作内容琐碎而细致,但也让她有一种回归社会的感觉,让她更加直观地体会着这个社会的现状。张丽瑛说,“在外企做咨询工作时,我几乎不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好像除了客户,世界与自己无关,但是现在不是。”
外企和机关的工作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工作内容上,其组织文化也截然不同。从她个人的感受来说,相对于外资企业,机关更看重一个人的内敛、踏实、不张扬,要求每个人像螺丝钉一样做好本职工作。面对新的环境,需要不一样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她认为,适应能力非常重要。现在的年轻人很活跃,很少会在一家单位工作一辈子,需要快速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
不管是在学校做学生工作还是在咨询行业、抑或在机关工作,在张丽瑛看来,共同之处都是要不断“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每个人和组织都会面临这种问题,所以需要从中协调、寻找平衡。在协调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人,这种协调能力尤其关键。在学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上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或者学院的某些通知和决定,需要辅导员与同学们沟通解释;在企业,这种协调体现得更加明显,需要与客户、老板、同事沟通达成一致;现在进入国资委工作,更是涉及到国有企业、国企职工、社会等诸多角色之间的协调,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身上的责任也更显厚重。
感悟——得失
新的工作给了张丽瑛久违的踏实感与归属感,也让她有了更高的平台、稳定的生活。但选择也必然意味着放弃,譬如外企的高薪。但是在她看来,“得失全在心态,人不能欲望太高,追求太多”。有舍必有得,选择了一种精彩就要接受相应的付出。
工作之外,张丽瑛有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她谈到家庭生活给她的启迪时,言语之间流露出幸福。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她从来不愿意承认女孩子具有独特的社会角色,直到工作、结婚、生子之后才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只有事业和家庭得到平衡,自己才能得到内心的幸福。
对于未来,她觉得要“想”,想清楚未来三年五年、乃至八年十年要做什么,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但是不必强求。她说,“人要修炼一个平和的心态,而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从校园中的成长,到工作中的历练,张丽瑛在不断地感悟和修炼。
采访时间:2012年8月21日
采访地点: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采访:乔蓉 毛咪濛濛 付清芬
撰稿:付清芬(学生记者)
(内容来源:清华经管学院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