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经济管理学院建院30周年——侯炳辉教授(一)



    7月中某日,见到经管学院伟伦楼门框上挂着横幅“欢送经管学院毕业生1352名”。一种感慨,油然而生!回忆1985年,经管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共31人,不到30年,学院毕业生增加了几十倍。于是,一种怀念之情,也油然而起,一棵小树,不经意成了参天大树。下面,随意谈谈我所了解的经管学院创立初期的一些小故事。

一个不能再长的专业名称的诞生

    1978年底,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极大地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清华大学总是最为积极的。于是,原清华大学政治课教研室的董新宝、沈瑞英,机械系的傅家骥、潘家轺、叶焕庭,建筑系的谢文惠,自动化系的薛华成等酝酿着,要在清华大学成立一个经济管理工程系(为方便起见,以后有时简称经管系)。

    1979年上半年,我正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进行一个科研项目的收尾工作。因为当时的科研、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还没有考虑未来的工作计划。其时,薛华成最早做我的工作,阐述经济建设如何需要经济、管理、数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希望建立一个具有这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接着,将要主管经济管理工程系人事的沈瑞英老师,多次动员我调到她那里去。我一时下不了决心,家里也不太同意。

  事实上,自动化系是大家都向往的地方,而将要筹备的经管系前途如何,还“八字没有一撇”呢!也许,时势召唤的魅力太强大了,我终于下决心去正在筹备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于是,我向自动化系领导打了调动报告,自动化系领导感到奇怪,认为我在开玩笑,他说如果你一定要调动,则写个保证,以后不会再回到自动化系。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许在刺激我一下,让我放弃调动的念头。我想,既然如此,我就写个保证,当个“过河卒子”吧。于是,1979年上半年我就完成了调动手续。

  既然当了“过河卒子”,就得“拼命向前”。于是,我立即投入了由薛华成为首的“教研组”的筹备工作。实际上,当时老薛自己还没有从自动化系办好调动手续,名为教研组的也只是寥寥数人,而系里却让我准备秋季开学后给第一届研究生上课。与此同时,还筹备明年招收本科生。

  那么以什么专业名义招生呢?经过多次考虑,我们设计了一个当时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专业名字。这个专业名字就叫做:“经济管理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将之上报学校和国家教委。这是一个不能再长、再复杂的专业名字,内含4个关键词:经济、管理、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当然,这个名字肯定会引起广泛的议论和争论。可以说,反对和怀疑的占大多数,主要认为这个专业是一个“拼盘”专业。甚至于有人干脆称它为“四不像”专业。也有人认为,这个专业涵盖的知识那么多,能够培养吗?我们心中也没有多少底,只是感到经济建设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决心摸一摸这块“石头”而已。

  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如阅读国外文献,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经济学院的“经济程序设计”专业,还请教了著名科学家常同(注:因软件版本问题,同字缺走折)院士和萨师萱教授等。于是,在教研组讨论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一个教学计划,并由系里报学校教务处。通过各种努力和关口,最后,在校党委的支持下,1980年国家教委作为“试办专业”批准了我们第一个5年制本科生招生计划。

讲师指导硕士研究生

  1979年秋季,刚刚被允许挂牌成立的经济管理工程系(筹)就招收硕士研究生,他们基本上都是文革末期毕业的大学生。那时,我刚刚被确认为讲师职称(文化大革命中停止职称),而当时我们教研组也只有薛华成是文革前的副教授,我们教研组一下子来了七八个硕士研究生,不可能都由老薛一个人指导,于是我们两个讲师(另一个是杨缦琳)也成为研究生导师了,我负责指导王立国和沈利生。当然,我们是以副导师的名义上报的,而指导工作的全过程都由我们负责,他们也没有嫌我们水平低,和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1982年,经管系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了,并全部获得了硕士学位。以后,我们常以这批第一届研究生而自豪,每年校庆还要见见面。这批研究生后来都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干部或者著名的专家。图1是1984级研究生毕业合影。

 
图1.1984级研究生毕业留影,右7为朱镕基院长


第一门由经管系开讲的研究生课

  1979年秋季开学,就要给经管系第一届研究生上课,包括经济方面、数学方面以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系里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让我讲,这也是本系教师开讲的第一门课程。因为我在自动化系懂得一些BASIC和FORTRAN计算机程序设计,所以他们认为这个课我们本系能够开。这有点“赶鸭子上轿”。还好,因为我们的研究生年龄都比较大,理解能力强。所以,我与其说是给他们上课,还不如说和他们一起讨论和学习。

  师生和谐、教学相长,故校、系都认为我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年终,学校在教学评奖中,我被评为“研究生教学优良奖状”获得者。这大概是学校对经济管理工程系(筹)的一个安慰奖吧,因为全系只有我一个人给研究生上课。所以,这个奖只能落在我的头上了。

干部班学员的年龄比我的年龄还大

  1981年开始,经管系(筹)举办三届“干部班”。学员来自我国国有大企业中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其中来自沈阳重型机器厂的厂长黄松涛的年龄比我还大。他是干部一班的班长,工作非常负责,能力很强,又十分尊敬老师。

  我讲的课程是“模型和模拟”,有不少数学内容,对这些离开学校已经多时的干部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是他们非常认真钻研,居然考试时成绩还不错,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惊。

  这些学员学了一年半就结业了,后来不少学员成为省部级干部,如云南省省长,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副省长,机械部副部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其中原湖南省副省长郑培民是党的优秀干部,累死于工作岗位上。还有许多国有大企业的厂长、董事长等等。

  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时,有40多位干部班学员回到学校,他们说,“当时在清华学习,4个人住一个房间,学习很紧张,生活很艰苦,但这是我们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现在他们基本上都退休了,这些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经历的老人,回忆过去,激动不已。


1980年秋季校运动会上“经0”的风光

  清华大学每年秋季都要召开运动会。1980年,我们已经招了第一届“经济管理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一个班共31人,称“经0”班。运动会那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清华大学东大操场上,彩旗飘飘,系旗飞扬。

  运动员入场式是以系为单位进入的,大系如电机系、机械系、自动化系等都有一两千学生,在进行曲伴奏下,雄赳赳气昂昂上场,气氛十分雄壮。轮到经济管理工程系(筹)学生上场时,31个学生同样系旗高举,31双脚步同样雄赳赳气昂昂。此时,突然引起全场哄堂大笑;俄顷,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我们的学生不惊不燥,庄严而自豪地列队到大操场上。在这次运动会上尽管我们人少,也获得了较好成绩,而且无论在精神状态还是在文明礼貌方面,都获得了兄弟系的好评。

  “经0”班是我专业的老大,这个班从第一学期到最后学期的5年中,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1980年第一届运动会反映在每个同学身上的精神面貌,以及以后的全面发展,为后面各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为“小”汪国寅同学挂蚊帐

  1981年,我们招收第二届本科生,即“经1”班,也是31人。这个班比“经0”班思想更活跃,更善于思维,也爱提意见。班上有不少能人。其中有一个来自浙江诸暨山区的汪国寅,可能刚刚16岁,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他非常聪明,数学尤其好。因为他年龄小,个子又不高,所以大家都喜欢叫他小汪国寅。他说,开学时家里卖了800斤稻谷作为路费,是步行走到市里的。入学后学校发给他50元助学金,他不知道怎么花这一个月的生活费,立即买了一个收音机。

  班主任张金水知道后,给他安排了一个用钱计划。第一学期结束后,我们去北京燕化公司实习,老师和同学住在一个大房子内,同学们都把蚊帐挂好了,汪国寅不会,我和邵斌同志一起帮他挂了蚊帐。回校以后,我们议论,刚入学的大学生还不太会管理自己,生活上要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