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中的经管学院——闵平、林淑华老师(二)

腾飞中的经管学院(二)
-----闵平、林淑华老师谈“从经管图书馆的成长过程看学院三十年的发展”

发展的历程和我们工作的意义

  三十年风风雨雨,经管学院历经坎坷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1984年学院成立后,在资料室的基础上,1985年夏图书情报中心正式成立了,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当时图书仅有13,000多册,工作人员只有4名。经过整顿,清点家底,建立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建设,使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此后的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次搬家。因为每一次搬家的原因都是学院又盖了新的院馆,是学院又一次新的腾飞的体现。虽然说大楼只是发展的硬件,但是对于图书馆来说没有足够的空间,是没有条件进一步提高水平的。

  第一次是1987年图书情报中心终于从精仪系大楼搬到现在的人文学院(现在的黄松益楼),那是经管学院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院馆。而此前已经拥挤不堪到书架摞着书架,归还的图书无法上架,只能捆在角落里,动辄都非常困难。所以到搬家时明知要辛苦劳累,但是大家精神振奋,干劲冲天!我们图书情报中心一下子从50平米的“蜗居”搬入500平米宽敞明亮的“新居”,面积整整是原来的十倍呀!学院为此专门购置了崭新的图书设备,读者阅览和借阅的空间更加宽敞合理、更加方便,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工作人员普遍经过培训、进修,专业化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那次搬家是全院上下齐动手,教师学生一起干,大家都在为学院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次搬家是十年后的1997年,搬入现在的伟伦楼。图书情报中心分布在两层楼上,面积又扩大了一倍。一层集中为各种文献的阅览,包括保密资料室,电子文献阅览室和陈列普通文献的大阅览室;一层集中为书库、借阅处和编目室。由美国MIT赠送的ABI/INFORM  Global 和BPO光盘约400张,这些光盘文献丰富了图书情报中心的资源,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到2000年时在学院的支持下,与校图书馆合作,加入校馆购置的先进计算机系统(INNOPAC)中,将原有图书按照系统的规范要求重新加工,数据加入校图书馆网络,并利用该系统借、还图书,彻底摆脱了手工借阅图书的落后方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之前我们也曾 尝试着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困难重重,效果都不理想。这次是下定决心动大手术,而且完全靠自己现有的技术力量,也没动用学院的任何经费支持。当然,我们参与的工作人员经过再一次的提高培训,专业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际操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尽管大家需要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是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图书馆的编目等子系统,对于以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次搬家是2002年搬入现在的舜德楼。这次面积虽然没有明显的扩大,但突出的特点是她的开放度提高,布局更趋合理,文献资源相对集中,使读者更加方便利用。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显著专业特色且结构相对合理的馆藏体系,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的需要。此外,我们的图书资料中心已经与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并且成为了学校图书馆的第一个分馆,而且有能力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有了文献数据库建设作为基础,我们又努力在探索中逐步发展到统一编目,面向全校的师生进行网上检索,并且从向其他院系师生提供限量借阅,发展到放开借阅,再到目前的就近还书等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中间的每一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更重要的是每一项工作的进展首先需要理念上的突破----由只为经管学院自身服务到完全放开为全校师生服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一个小小的系资料室发展到校图书馆的一个分馆,从到处跑材料到无论馆藏数量(如今图书已达15万多册,还有数量可观的专业报刊及数据库,每年学院投入的经费近200万)、文献种类都能达到初具规模。我深深体会这样的变化如果没有学院各届领导对图书资料的始终不变的重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建院之初学院财力有限,即便赤字运行时,也要保证图书情报中心的经费使用。加入到校图书馆系统中也是学院领导的一次次参与协调,是具有前瞻性的观念上的突破,这使得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从而在校内第一个具备了建立分馆的条件。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也必然要有一流的图书馆作为其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历任老领导,邵斌、陈章武、曲文新、陈国青、薛镭、毛波等老师都为学院的图书情报建设出谋划策,具体指导。历届领导班子也都有分管这项工作的副院长,他们的及时指导,上传下达,给了我们力量和动力,更给了我们全身心做好这项工作的极大鞭策和支持。

  作为一名经管学院的老同志,我从图书馆工作的角度见证了学院三十年的发展壮大。在图书情报中心工作期间,我和同志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日子,自己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回忆这走过来的每一步,看到一届届的学生成为人才精英,成为了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出力,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和自豪!我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相信经管学院的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