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中的经管学院——闵平、林淑华老师(一)

腾飞中的经管学院(一)
          -----——闵平、林淑华老师谈“从经管图书馆的成长过程看学院三十年的发展”                                
  
林淑华老师            闵平老师

  岁月如梭,经管学院已经经历了30年的发展,马上就要庆祝她的三十周年的生日了!作为老经管人,看到今天的经管学院充满朝气,正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我们由衷地为她欢欣,受到鼓舞。回想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不禁思绪万千,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现在仅从我所工作过的小小图书馆的成长经历来诉说我的感触,与大家分享我激动的心情!

珍贵的历史记忆

1.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建设温馨的家园

  众所周知,在清华这所全国顶尖的工科大学开设管理学科,若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没有朱镕基院长的大力倡导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要说成立一个学院了。在1978年成立经管系以后,从各个单位抽调教师和行政人员,开始编写讲义、招收研究生,搭建起了系的基本框架。尽管人员紧张,但是当时的领导已经很重视图书资料这块工作,因此在克服了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很快就建立起经管资料室。据说当时的系核心机构就设在主楼,此后从主楼搬入精仪系大楼时资料室有十来个墨绿色、高约两米五的铁质一体书架,由于无法拆卸,都是由第一届研究生(现在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用自己的双手抬过来的。那时,热情的学生们劲头十足,齐心协力,根本不顾及自己的脏和累,场面非常的感人,至今令人难忘。 

  我是1985年5月调到清华经管学院的,此时学院刚刚成立不到一年,一切都是白手起家,还处在极其艰苦的创业阶段。当时的资料室只有区区50 平米面积,包括书库、阅览室和编目室,统统在一个大房间里。那时的资料室除了图书和杂志,还包括许多“资料”,甚至是油印的资料。由于刚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才确立不久,有关中央精神的文件保密性很强,而学院教师讲课又是离不开这些文献资料的,所以这些资料的获得都是资料室工作人员到经委、计委、统计局等各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去搜集,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学院创始初期,知名度还不高,很多“内部资料”因为清华是工科院校而不能提供,即便开具介绍信也订阅不上。为了能尽快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工作人员经常要跑很多趟,甚至动用院长的“权威”。许多教师也都积极地帮忙寻找资料线索,像付家骥、潘家轺、孙礼照、赵家和等老师都给资料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搜集来的资料放到资料室供大家分享。由于每一份图书资料的获取都很来之不易,所以在资源匮乏的年代,无论是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还是教师学生都把这些资料视为宝贝,极为珍惜。而且资源的利用率也非常高,每天都有不少读者前来浏览和借阅这些资料,记得当时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我感觉在那个时期,读者对于资源建设的参与度非常高,可以说是众人拾柴,大家共同建设了资料室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园。

2.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记得刚到资料室工作没多久,就被老同志们勤俭节约的作风深深感动。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是:当时来往联系工作的信件很多,收到的信封只要是完整的,一般都要收集起来翻新再利用;捆书用的塑料绳也是一段段接起来,多次重复使用(有人开玩笑说,只要绳子有四寸长就有再利用的价值);那时用过的纸张只要一面是白的,一定要裁开做索书单或便条纸。这些良好的工作作风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新来的同志和年轻的同志,并在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甚至融入了血液,影响着我们终生。它不仅代表了一种节俭的精神,也映射出同志们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若干年后,学院一座座大楼崛起,家大业大了,学院的领导还曾倡导大家勤俭节约,使用再生纸,这点非常值得赞赏。但是我也看到有的部门把一大沓只用过一面(学员问卷调查,只划了一个大大的“Ⅴ”)的上好复印纸就毫不心疼地扔到废纸堆里,觉得非常可惜,又被我给捡了回来。

  值此纪念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回忆当年创业的不易,很重要的是要继续发扬优良的作风。如今中央正在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传家宝。低调一点,无损于光辉形象,反而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反对浪费,不是只反对餐桌上的,而是反对各个环节的浪费。古语说得好----“成于勤俭败于奢”。勤俭与奢华,只在一念间,一个人,一个单位,坚持勤俭作风,说明仍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了这股精气神,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